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2024,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微信附近100块

新闻:0791-86849275 广告:0791-86847125 投稿:news@jxwmw.cn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为公园立法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缩影

2025/01/17 10:27   作者:李晓  编辑:邓望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的降低公园噪声、携宠物进园、户外露营等社会议题,《条例》均作了明确回应。为公园立法,此前已在北京、广州、上海、成都等地相继推动,这些举措以法治一小步助推公共服务一大步。

  近年来,口袋公园、社区公园、郊野公园多点开花,推窗见绿、开门入园的美好愿景渐成现实,“公园城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以深圳为例,截至2023年年底,该市公园数量达129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9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公园数量增多、公共空间拓展是好事,但由于人们活动形式、主观诉求有所区别,在同一时空内的交集越大,存在差异和摩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广场舞大妈抢占篮球场”“狗不拴绳咬人”“公园露营不规范”等问题频频发生,成了社会治理中的顽疾。

  公园作为普惠性公共服务设施,理应为人民所共享。现实表明,单方面依靠自律或公序良俗的约束尚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短趵返某鎏,让参与公园活动的市民行为方式、政府管理模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基层社会治理有了更多共建共治共享的可行空间,也为构建布局合理、品质优良、全民友好的全域公园体系画好了准绳、明确了规范、立下了规矩,助力山、水、人、城相融相宜的现代化城市建设。

  为公园立法,实际上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基层落地见效的缩影。比如,《条例》鼓励采用“定向音柱”技术降低广场舞噪声,设置独立围合的活动区域规范宠物入园,优化配套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相关规定以问题为导向,将群众所盼作为出发点,把“成于细、贵在精”的理念融入公共治理全过程,在“独乐乐”与“众乐乐”之间寻求兼容与平衡,真正将人民点滴事嵌入城市发展大格局,让城市公园成为提升群众福祉的重要载体与寄托。

  良法善治能否落地生效,关键看落实。如何兼顾情与法、公与私,怎样于细节处着眼、关键处发力,都需要实践者拿出“绣花”功夫,肯用心、善思考、勤摸索,找到一条适时适宜的路子。只有让德与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凝聚多方合力,才能共促好办法见真章、出实效。(李晓)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