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2024,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微信附近100块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花钱买时长,让志愿服务变了味

2025/06/16 11:18   作者:陈江  编辑:左锴   来源:钱江晚报

  据中国之声报道,近年来,多地教育部门将志愿服务时长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一些地方还专门搭建了志愿服务平台。然而,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商家宣称不用参与任何活动,花钱就能购买志愿服务时长,还强调“不要等到需要时,才发现志愿时长不够”。有家长转账当天,孩子的志愿服务时长就增加了。

  教育部门把志愿服务时长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本意是让孩子们走出小家,培养社会责任感,初心是好的。但现实中,有些地方在执行时,把“时长”当成了唯一硬指标。这种量化管理虽然方便,无意中却为“时长焦虑”与“刷时长”的投机心态提供了滋生土壤。

  于是,嗅到“商机”的机构蜂拥而至。他们利用部分学生与家长面对的升学压力,精心炮制出“轻松达标”的诱人承诺,在这样的交易链条中,志愿精神的内核被掏空,只剩下一张可供买卖的“时长凭证”。所谓的服务,已然成了一场不用真心参与的金钱游戏。

  那些在社区默默付出的汗水,那些在公益活动中收获的感动与成长,此刻在虚假的时长证明面前显得有些笨拙可笑。长此以往,一些孩子恐怕会觉得“金钱万能,可以兑换一切”。

  评价志愿贡献,绝不能止步于“干了多久”的单一统计,得看看“是如何干的”“收获了什么”之类的过程评价。比如孩子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有没有真正给老人带去帮助?做环;疃保忻挥欣斫饣繁5囊庖?对于平台上明目张胆的违规交易,教育部门与平台方必须担起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审核,联合执法部门重拳出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让公益变成赚钱的歪门邪道。(陈江)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