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块一晚同城品茶_一品楼品凤楼网站2024,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微信附近100块

  • 文明实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培育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单位 文明校园 文明家庭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新时代好少年 江西好人馆 百场辅导进百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网媒体融合技术平台  >  时评  >  媒体评论

升级监管让儿童放心玩耍

2025/06/16 11:18   作者:杨佳艺  编辑:左锴   来源:法治日报

  一挤、一丢,小小的“炸包”就能发出不小的爆炸声和四散的臭味,这种整蛊玩具一度受到部分小学生的追捧,然而其背后却隐藏安全风险。无独有偶,近年来在儿童和年轻人中颇受欢迎的网红玩具,如捏捏乐、“史莱姆”、盲盒手办等,也被发现存在健康隐患。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新奇玩具不断涌现,从过去的竹蜻蜓、玻璃弹珠到如今的盲盒手办、水晶泥,玩具的更新迭代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更加新潮有趣的体验,也给儿童玩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与此同时,一些现实案例提醒我们,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对新潮玩具的监管还要升级。

  以深受儿童喜爱的“假水”为例,这种形似饮料或果冻的玩具因手感很好,被称为“解压神器”。尽管商家宣称其“不含硼砂”“安全环保”,但市面上部分“假水”却被相关机构检测出硼元素迁移量超标。硼砂属于有毒化学品,摄入过多可引发多器官蓄积性中毒。如果在玩耍过程中不慎误食或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就可能使过量的硼砂进入人体,从而埋下健康隐患。

  众所周知,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如果玩具是有毒的,无疑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童年蒙上一层阴影。事实上,对于儿童玩具的监管一直都有,但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监管的脚步远跟不上玩具的“推陈出新”。各类“毒玩具”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我国现行玩具安全标准难以覆盖新型玩具的安全问题。2014年发布的玩具安全国标GB 6675—2014仅对8种可迁移元素和6种增塑剂的含量有明确要求,而前面提到的硼元素以及许多玩具中含有的甲醛等物质并不包含在内。二是生产环节存在漏洞。据了解,很多网红玩具都出自小作坊,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强制检测要求,为降低成本,部分生产者会采用劣质材料。另外,一些生产厂家为追求特定气味、颜色、弹性等,会“打擦边球”使用一些国标尚未覆盖的有害化学物质。三是销售环节未能落实主体责任。这些网红玩具除了在校园周边的文具店、小卖部热销,在一些网络购物平台上的销量也十分惊人。然而,许多商家却对玩具的成分一问三不知,更有商家和平台明知是“三无”产品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四是消费者自身安全意识、健康意识薄弱。未成年人尤其是低龄儿童认知水平不高,加上部分家长安全意识不足,不慎购入“毒玩具”后容易导致儿童健康受损。

  面对违法又伤身的网红“毒玩具”不断出现的状况,必须加强全链条监管,确保儿童身心健康。首先,要与时俱进修订玩具安全标准,使“毒玩具”的生产不再处于模糊地带。其次,要加大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对生产“三无”产品的企业或个人依法予以严惩,同时压实销售商家和线上平台的安全保障责任,防止玩具生产者、销售者为了追求趣味性而无视安全性。最后,要加强儿童玩具消费教育,进一步增强儿童和家长识别“毒玩具”的能力,避免“毒”从“玩具”入。简言之,只有从源头抓起,加强过程监管,凝聚起全社会合力,才能创造安全、健康的环境,让儿童放心玩耍、拥有美好的童年回忆。(杨佳艺)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意见建议 |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 江西日报社 主办 | 举报电话:0791-86847779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6120170003 赣网文[2021]1463-016号
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3612008001
新闻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创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